研究發現,儘管許多人將寵物「視如己出」,但大腦對小孩及寵物的反應仍略有不同。(photo by維基百科)
研究發現,儘管許多人將寵物「視如己出」,但大腦對小孩及寵物的反應仍略有不同。(photo by維基百科)

許多「頂客族」寧可養「毛小孩」,而不願養「真小孩」,但美國麻省總醫院團隊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線上期刊的研究指出,以大腦運作而言,對小孩及寵物的「愛」,仍略有不同。對小孩的愛牽涉傳宗接代的天性,對寵物的愛則偏重視覺觀感上的滿足。

過去研究顯示,人類在面對自己的小寶寶或寵物時,大腦都會大量分泌俗稱「愛的荷爾蒙」的「催產素」,代表人類確實可將寵物「視如己出」般地疼愛。

麻省總醫院研究團隊透過「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技術,觀察擁有2至10歲小孩及飼養寵物狗2年以上的女性受試者,在觀看小孩及寵物照片時,大腦中各區域的變化。結果發現,看到小孩及寵物的照片,都會引發受試者興奮及愉悅的情緒,且腦中有關社交、視覺處理及與成癮相關的回饋機制腦區,反應都相當活躍。

但腦中多巴胺、催產素、血管加壓素等與愉悅情緒有關物質的作用點「黑質」及「腹側背蓋區」,只有在看到小孩照片時才特別活躍。麻省總醫院動物比較醫學研究員羅瑞培里解釋,這2個腦區也與配偶行為有關,而小孩是配偶結合後的「產物」,因此看到照片會加強神經細胞的運作。

至於牽涉臉孔辨識等視覺處理功能的腦區「梭狀迴」,則在看到寵物狗照片時較活躍。培里推論,飼主與寵物間的連結,主要源自於視覺上的接觸刺激,因此與視覺功能有關的神經細胞運作會較強烈。

研究團隊目前正著手測試沒有小孩、或領養小孩的愛狗人士腦部反應,以進一步釐清人類與子嗣及「最好的朋友」之間的關係。

 

文章來源: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41006-zmVf

地球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團隊設計了一款遊戲,可訓練人們將高熱量食物與「拒絕」的概念連繫起來,影響現實中的選擇。(photo by Lucélia Ribeiro on Flicke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英國團隊設計了一款遊戲,可訓練人們將高熱量食物與「拒絕」的概念連繫起來,影響現實中的選擇。(photo by Lucélia Ribeiro on Flicke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玩線上遊戲不只改變飲食偏好,也助人減肥?英國研究團隊研發一款線上遊戲,規定玩家要避免點選按洋芋片、鬆餅或巧克力等高熱量甜點的圖片,而須對其他圖片如水果等做出反應。研究發現,那些原本有吃甜點習慣的玩家,一週後體重平均減少了0.7公斤,平均一天減少攝取了220大卡的熱量。專家表示,這些玩家對甜點的慾望都有顯著減少。

根據英國艾希特大學發表於《食慾》期刊的研究,研究員設計了一款簡易線上遊戲,訓練人們拒絕不健康的食物。遊戲中的圖案會隨機出現,如打地鼠一樣,當水果、時鐘、衣服等圖案出現後應立即點選,然而若是餅乾、洋芋片、披薩、鬆餅、蛋糕或巧克力等高熱量食物的圖片出現,則應避免選按,一場遊戲約10分鐘,受試者在一週內應至少完成4場遊戲。

「這款遊戲可訓練人們將高熱量食物與『拒絕』的概念連繫起來,影響現實中的選擇。」艾希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娜塔莉亞‧勞倫斯指出,研究共追蹤了41位成年人的飲食習慣,調查他們在玩遊戲前後食用甜點的頻率。發現與對照組相比,他們平均減少了0.7公斤,並減少攝取了220大卡的熱量,「調查也顯示,他們不像以前這麼喜愛吃甜點。」

「熱量攝取過多是造成肥胖的主因,」勞倫斯表示,「我們發現,認知上的訓練可以讓人們更能控制食物的攝取習慣。」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台灣男性每2人就有1人為過重或肥胖,女性每3人就有1人為過重或肥胖,兒童及青少年每4人就有1人為過重或肥胖。

 

文章來源: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50629-E10n

地球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研究發現,當狗狗愈到難題時,多會回頭看著主人,尋求鼓勵與幫忙,然而狼會專注在解決問題本身。(photo by Tambako The Jaguar on flicke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美國研究發現,當狗狗愈到難題時,多會回頭看著主人,尋求鼓勵與幫忙,然而狼會專注在解決問題本身。(photo by Tambako The Jaguar on flicke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狼和狗雖然都是犬科動物,但獨立的狼習慣自己解決問題,不輕易向他人求助!美國研究發現,當狗狗愈到難題時,多會回頭看著主人,尋求鼓勵與幫忙,然而狼會專注在解決問題本身,且會堅持不懈,認為「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專家表示,「有些人認為狗會聽從人類指示,因此比狼聰明,但這其實是牠們有不同的生存策略所致。」

【狼獨立不求人】
根據美國奧瑞岡州立大學發表在《生物學通訊》期刊的研究,研究員設計了一個內部放置香腸、須拉扯繩線才能打開的盒子,並分別讓10隻狼、10隻住在收容所的狗與10隻寵物狗嘗試打開,「收容所的狗與人類的連結沒有寵物狗那麼緊密,卻也不像狼一樣疏離,可做為對照組。」奧瑞岡州立大學動物行為學家烏德爾表示。

結果顯示,沒有人類在一旁的情況下,2分鐘內有8匹狼在不斷努力後,成功的打開盒子,吃到美味的香腸,但卻只有1隻收容所的狗成功,寵物狗則全數失敗。當有人類在一旁時,同樣有8匹狼在2分鐘內解決問題,只有1隻寵物狗成功,收容所的狗則全數失敗。「有人在一旁時,狗花了太多時間在回頭看著人類。」烏德爾說。

研究員接著重新給失敗的9隻收容所狗和9隻寵物狗一次機會,並讓人類在一旁鼓勵牠們,其中4隻收容所的狗花費許多時間後終於吃到香腸,而僅有1隻寵物狗成功。

【狗想要人幫忙】
「狼與狗會以不同的策略解決問題。」烏德爾解釋,狼傾向自己解決問題,而狗通常不會太努力嘗試,「狗不是不會解決,但牠們需要同伴來激勵牠們努力。」她指出,這樣的差異也許和人類馴養狗的方式有關,因為人類常禁止狗的行為,久而久之狗也習慣聽從人類的指示了,「只要回頭含情脈脈地看著人類,就能得到幫助。」

烏德爾也推測,在有人類鼓勵的情況下,寵物狗之所以比收容所的狗更無法解決問題,是因為「牠們比較想要主人幫忙打開」。

 

文章來源: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50917-FAMl

地球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營養室膳食供應組組長林郁茹示範了食品保存方法,「先在保溫箱最底層舖上冰塊,再放上肉盒,最上層放入蔬菜水果盒即可。」(photo by 許瑋哲/台灣醒報)
營養室膳食供應組組長林郁茹示範了食品保存方法,「先在保溫箱最底層舖上冰塊,再放上肉盒,最上層放入蔬菜水果盒即可。」(photo by 許瑋哲/台灣醒報)

「先在保溫箱最底層舖上冰塊,再放上肉盒,最上層放入蔬菜水果盒。」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室膳食供應組組長林郁茹提供了中秋食品保鮮妙招。她也表示,「食品保存需低於7度C以下,烤肉食材才不易孳生細菌。」胃腸醫師陳鴻瑋也表示,「中秋前後,胃腸肝膽病患增了二至三成,其中急性腸胃炎患者占多數。」

中秋節本是享受柚子、烤肉及月餅的時機,但卻容易造成民眾短時間內大量的食用,據統計,每逢中秋節前後,醫院的胃腸肝膽病患明顯增加。為了因應本週末為中秋連續假期,22日台北醫學大學舉行「甩迷思,記要訣健康過中秋」記者會,現場營養室膳食供應組組長林郁茹也示範了食品保存方法。

「先在大型的保溫箱底層放一層冰塊,再將容易孳生細菌的肉盒擺放在冰塊上方,最上層再放上蔬果盒。」林郁茹則強調,「細菌在7度C到65度C之間最容易孳生細菌,所以最好保存在7度C以下,不同食材的砧板也需不同,才不會交叉感染,當然最重要還是要將食物烤熟。」

「這一盤的花枝還有點半透明,沒有完全熟,而另一盤的花枝呈現白色的,這才是熟的。」現場林郁茹拿起了兩盤食材呼籲,夜間烤肉燈光昏暗,容易誤判食品的熟度。胃腸肝膽科主治醫生陳鴻瑋也強調,「肉類、海鮮務必烤熟,不熟會造成病菌或寄生蟲感染,也是造成腹瀉或急性腸胃炎的主要原因。」

陳鴻瑋表示,「急性腸胃炎症狀包含腹脹、腹痛、嘔吐等,甚至有的病患一天跑好幾次廁所。」他也強調,「月餅屬於高熱量的食物,柚子雖然是高營養的水果,但是一般人一餐吃個兩片即可,小心柚子也會與某些藥物產生作用,如與抗心律不整的藥交互作用,反而提高血液中藥物的濃度,使毒性增加,民眾應多加小心。」

 

文章來源: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50922-b1wp

地球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師表示,小朋友若出現便秘情形,光靠喝水改善有限,一定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取量。(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醫師表示,小朋友若出現便秘情形,光靠喝水改善有限,一定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取量。(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

「只喝水無法解便秘!」馬偕醫院小兒腸胃科主任陳偉燾表示,補充水分雖能促進消化,但一定要增加蔬果等高纖食物攝取量,才能改善便秘情形。

兒童保健協會21日公布針對全台1200多個家庭的調查報告指出,4至12歲兒童有4成有便秘狀況,其中半數都是小於6歲的幼兒,而超過8成家長在察覺小孩便秘時,會要求他們多喝水。

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邱南昌指出,為保持正常排便,除多喝水外,小朋友每天應攝取5份以上250克的蔬果,也可飲用優酪乳增加腸道蠕動,但最好選擇含糖量較低的乳品,避免兒童攝取過多糖分。

報告顯示,每天上大號的小朋友僅占12%,每週上大號次數在3次以下者,則高達43%。陳偉燾說,每週至少應上大號3次,否則容易形成硬便、宿便,反而更難解出,造成惡性循環。他強調,除上大號頻率過低外,若小朋友每次如廁都要「很用力」,或常解出類似羊糞般顆粒狀的硬便,就是便秘的徵兆。

一般正常上大號,約需5至10分鐘,但該報告中有13%的小朋友,最久曾「蹲」了40分鐘馬桶。陳偉燾分析,家長若發現小朋友有如廁過久,或常解出硬便,一定要儘快處理。曾有病患從幼稚園開始就常便秘,卻直到國小2年級才因急性腹痛就醫,宿便已在體內「鈣化」成「糞石」,壓迫右側輸尿管,造成腎臟受損。

「要養成小朋友吃蔬果習慣確實不易,家長要有耐心。」邱南昌表示,吃蔬果需靠臼齒研磨,但部分兒童臼齒發育慢,往往因「懶得咀嚼」而拒吃蔬果,因此家長應盡量將蔬果切細,並從少量開始逐步增加,或讓小朋友在較感飢餓時,食用蔬果,因為「肚子餓的時候,吃什麼都覺得美味」,可增加未來吃的意願。

 

文章來源:https://anntw.com/articles/20140821-NPbD

地球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說:連鎖超級市場開始賣蘆筍水,營養師說雖無營養價值,但有口味的水可能會讓民眾願意攝取較多的水分。(photo by Marielle Wakim on Instagram)
圖說:連鎖超級市場開始賣蘆筍水,營養師說雖無營養價值,但有口味的水可能會讓民眾願意攝取較多的水分。(photo by Marielle Wakim on Instagram)

檸檬加水是常見的檸檬水,國外竟然流行起蔬菜加水的蘆筍水!許多民眾認為,喝蘆筍水比喝水更營養,但營養學博士布里爾說,「蘆筍的纖維質只會微量的融在水中。」營養師紐曼則說,「還是直接吃蔬果好。」而唯一的附加價值是好喝,大眾比較願意攝取足夠的水分。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Whole Foods Market是美國一家專門銷售有機食品的連鎖超級市場,飲料架上竟然出現加入3根蘆筍的瓶裝水,一瓶還要價台幣180元。美國匹茲堡大學營養顧問邦奇說,「人們喜歡把什麼東西都加進水裡,過去是花苞、葉片,現在換成蘆筍,因為光喝純水太無趣了。」

針對民眾對蘆筍水有營養價值的迷思,邦奇說,還是直接吃蘆筍才能攝取營養素,光是賣場賣的3根蘆筍水是絕對稱不上有營養價值。營養學博士布里爾則說,「蔬果中的維他命、鐵、纖維質等只會『微量』融在水中。」

布里爾補充說,如果是為了健康,直接喝柑桔、檸檬、草莓搾成的果汁是更好的選擇,因為經過榨汁,維他命才能真正融到水中。不過他個人很喜歡蘆筍水這個新產品,認為把水果或蔬菜泡水是一個很棒的點子,他也建議,可以讓民眾自己選擇喜歡的水果蔬菜放入。

營養師紐曼認為,把水果加進水裡面不會增加什麼營養,只有一個附加價值,就是讓人們多喝水。一般而言成人1天要喝8大杯500c.c.的水,其實很難做到,「但如果是喝有水果味道的水,就比較容易做到!」

 

文章來源: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50811-blhk

地球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師建議應做適當日曬補充維生素D,在每日早上10點前或下午3點後,讓身體四肢於陽光下曝曬10至15分鐘。(photo by wikipedia)
醫師建議應做適當日曬補充維生素D,在每日早上10點前或下午3點後,讓身體四肢於陽光下曝曬10至15分鐘。(photo by wikipedia)

不曬太陽缺乏維生素D,全身都有罹病風險!27歲從事文書工作的李先生,假日喜歡在家打線上遊戲,偶爾運動也是選擇健身房,長期沒曬太陽導致嚴重缺乏維生素D,年紀輕輕已罹患代謝症候群和糖尿病。聯安診所心臟科醫師蔡忠文建議,每日應在日正當中時,曝曬10至15分鐘補充維生素D。營養師也建議,可多吃木耳、深海魚或奶蛋類食品。

【易罹代謝症候群】
炎炎夏日,民眾外出喜歡把自己包緊緊,假日也多在冷氣房內度過,然而聯安診所針對3,366位民眾調查發現,84%民眾缺乏維生素D,且有39%為嚴重不足,樣本多數為31歲至60歲的上班族。「缺乏維生素D者,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較正常者增加1.5倍、高血壓機率高1.7倍、飯前血糖也高1.3倍,」蔡忠文表示,「這些上班族以後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

「維生素D可支持骨架並調節免疫。」蔡忠文指出,維生素D除了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罹患風險,也可以防止癌症、第一型糖尿病、骨質疏鬆、類風濕性關節炎、失智症等疾病的發生,建議民眾定期抽血檢測血液中的維生素D濃度,並作適當的日曬。

【日曬搭配口服】
「人體有90%的維生素D都是透過日照產生,」蔡忠文補充,若以台灣的日照量而言,應該在每日早上10點前或下午3點後,讓身體四肢於陽光下曝曬10至15分鐘,並讓陽光垂直灑落在皮膚上,「陰天或早上等斜射的陽光較無效,另外,也不要擦防曬乳或做任何防曬措施,否則效果將大打折扣。」

營養師徐景宜則建議,可多食用鮭魚、秋刀魚或吳郭魚等深海魚類,以及雞蛋或沖泡奶粉等奶蛋類。若茹素,可食用真菌類如濕黑木耳或香菇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她補充,「維生素D為脂溶性,可搭配蛋或油脂類一起食用,吸收效果更佳。」此外,也可適量補充維生素D營養品,建議成人每日攝取50微克。

 

文章來源: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50625-LbAu

地球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天喝2杯低卡蔓越莓汁,可預防心臟病、糖尿病及中風等慢性疾病。(photo by wikipedia)
一天喝2杯低卡蔓越莓汁,可預防心臟病、糖尿病及中風等慢性疾病。(photo by wikipedia)

一天2杯低卡蔓越莓汁可有效降低心臟病、糖尿病及中風等慢性病風險!美國研究顯示,蔓越莓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及抗氧化多酚,可提升人體的免疫力,也可預防泌尿道感染及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病。

根據美國農業部發表於《營養學期刊》的研究,研究員將56名年齡在50歲左右的受試者分成2組。其中一組每天都喝2杯500c.c.的低卡蔓越莓汁,另一組則每天喝和蔓越莓汁味道相似的安慰劑,持續8周後即測試他們的血壓、血糖與血脂,結果顯示,喝蔓越莓汁的受試者每項數值都較正常,相較於對照組,其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減少了10%,而中風的機率則也減少了15%。

「蔓越莓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及抗氧化多酚,可提升人體免疫力,也可降低慢性病指數。」知名蔓越莓廠商優鮮沛的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汀娜‧庫表示。

「蔓越莓所含的抗氧化多酚,遠遠高於我們其他常吃的水果如蘋果、藍莓、葡萄及櫻桃等。」但庫也強調,一般蔓越莓汁熱量偏高,若每天喝500c.c.,可能會造成人體負擔,「最好選擇低卡路里的蔓越莓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全球每年約有1,560萬人死於心臟病、糖尿病及中風。

 

文章來源: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50702-yHrO

地球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師建議應做適當日曬補充維生素D,在每日早上10點前或下午3點後,讓身體四肢於陽光下曝曬10至15分鐘。(photo by wikipedia)
醫師建議應做適當日曬補充維生素D,在每日早上10點前或下午3點後,讓身體四肢於陽光下曝曬10至15分鐘。(photo by wikipedia)

不曬太陽缺乏維生素D,全身都有罹病風險!27歲從事文書工作的李先生,假日喜歡在家打線上遊戲,偶爾運動也是選擇健身房,長期沒曬太陽導致嚴重缺乏維生素D,年紀輕輕已罹患代謝症候群和糖尿病。聯安診所心臟科醫師蔡忠文建議,每日應在日正當中時,曝曬10至15分鐘補充維生素D。營養師也建議,可多吃木耳、深海魚或奶蛋類食品。

【易罹代謝症候群】
炎炎夏日,民眾外出喜歡把自己包緊緊,假日也多在冷氣房內度過,然而聯安診所針對3,366位民眾調查發現,84%民眾缺乏維生素D,且有39%為嚴重不足,樣本多數為31歲至60歲的上班族。「缺乏維生素D者,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較正常者增加1.5倍、高血壓機率高1.7倍、飯前血糖也高1.3倍,」蔡忠文表示,「這些上班族以後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

「維生素D可支持骨架並調節免疫。」蔡忠文指出,維生素D除了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罹患風險,也可以防止癌症、第一型糖尿病、骨質疏鬆、類風濕性關節炎、失智症等疾病的發生,建議民眾定期抽血檢測血液中的維生素D濃度,並作適當的日曬。

【日曬搭配口服】
「人體有90%的維生素D都是透過日照產生,」蔡忠文補充,若以台灣的日照量而言,應該在每日早上10點前或下午3點後,讓身體四肢於陽光下曝曬10至15分鐘,並讓陽光垂直灑落在皮膚上,「陰天或早上等斜射的陽光較無效,另外,也不要擦防曬乳或做任何防曬措施,否則效果將大打折扣。」

營養師徐景宜則建議,可多食用鮭魚、秋刀魚或吳郭魚等深海魚類,以及雞蛋或沖泡奶粉等奶蛋類。若茹素,可食用真菌類如濕黑木耳或香菇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她補充,「維生素D為脂溶性,可搭配蛋或油脂類一起食用,吸收效果更佳。」此外,也可適量補充維生素D營養品,建議成人每日攝取50微克。

 

文章來源: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50625-LbAu

地球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減肥手術比控制飲食與生活型態,可更有效治療肥胖型糖尿病。(photo by MilitaryHealth on Flickr–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減肥手術比控制飲食與生活型態,可更有效治療肥胖型糖尿病。(photo by MilitaryHealth on Flickr–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治療糖尿病,減肥更有效!根據美國匹茲堡醫學中心最新研究發現,「減肥手術」比「控制飲食與生活型態」更有效治療第2型糖尿病患者。超過3分之1選擇「減肥手術」的糖尿病病患,與選擇為期1年嚴謹地「控制飲食與生活型態」的患者比起,在追蹤3年後擁有更好的治療成效。

95%的糖尿病患者屬於第2型糖尿病(也稱為「肥胖型」或「成年型」糖尿病)。此類型糖尿病患者身體可以分泌降血糖的胰島素,但是分泌量不足或是無法正常被身體利用。一般而言,第2型糖尿病通常是透過適當的運動、飲食和藥物來控制。若確實控制飲食與生活型態,就能將血糖值控制在接近正常的範圍,而且依然覺得健康、充滿活力,甚至能夠預防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此次研究調查了61位分別選擇「減肥手術」與「控制飲食與生活型態」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選擇「控制飲食與生活型態」的患者是依循糖尿病健康行動和糖尿病預防計劃的研究指示,在為期1年的治療中,病人前6個月每週都需參與了解減肥、節食、改變生活型態的策略的研討會,而在後6個月每2週參與1次。

研究結果指出,超過3分之2選擇「胃繞道手術」的糖尿病患者以及3分之1選擇「腹腔鏡可調節束胃帶手術」的患者,在為期3年的追蹤後,不再需要使用任何糖尿病藥物。

研究計畫主持人安妮塔‧克克拉斯醫師表示,這項研究提供了重要證據,顯示在3年的追蹤中,選擇「胃繞道」或「腹腔鏡可調節束胃帶」減肥手術的治療成效優於「控制飲食與生活型態」。但美國國家糖尿病和消化與腎臟疾病研究所指出,減肥手術也可能帶來一些包含感染、出血等的風險。

此研究發表於7月1日國際學術期刊《JAMA surgery》。

 

文章來源: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50705-R7Om

地球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